唐代三彩、辽代三彩、明代三彩各有特点。唐三彩多为官家随葬冥器,辽三彩中最知名的作品则有出自河北易县,等身大的十六罗汉(现分散于世界大型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)。明三彩用处较广,如建筑、作冥器用等,佛教造像亦属常见。明三彩是在素胎上施以绿、黄、茄紫三色烧制而成,始于明代正德年间,晚至康熙时期仍可见,但康熙时期的素三彩多用于烧制碗、盘、瓶、碟等名贵器皿为主,造像极少。此件明三彩陶罗汉插屏以黄、绿、为主,深棕和松石绿釉彩为辅的一件明代佛教罗汉题材,刻画了弥勒佛和罗汉们的一组群像。
弥勒佛又称布袋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唐末明州奉化(今浙江奉化)的一布袋和尚,常背以布袋入市,见物即乞,出无定语,随处寝卧,型似疯癫,他自称弥勒化身。以后人们就以他为形象雕成弥勒佛像,就是我们经常见的大肚弥勒了。在佛门中,他是个乐天派,据说,摸一下他的大肚皮,就能消灾除病,解愁忘忧,保人平安,笑口常开。
明万历 (1573-1619)
清康熙 (1661-1722)
清康熙 (1661-1722)
十七世纪 1660-1690 年代左右